top of page
文章分享: Blog2
搜尋

跨時代的玩具魅力與文化體驗設計,玩博館江宜馨總監分享新舊世代與線上線下體驗融合



江總監 來到新竹將軍村在時代學中 分享不少記憶與新時代融合的心得

主持人 #沃沃美學 #張馨之 總監及兩位講者:大攝影師 #阮璽 以及擁有八千多種多肉植物台灣最大仙人掌園區的 #嚴國維 老師有很多精彩的分享與對話 來為大家整理一下 #江宜馨 總監座談分享的硬核重點吧


台灣玩具博物館創館的原因?


很多人一開始是不知道台灣原來也有一個玩具博物館的,是由小朋友校外教學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分享,家長才知道台灣原來有一個好玩的不插電童玩基地,這個館是我父親從年輕時的夢想,用畢生心力收藏三千多件佚散四處的玩具,一一收藏、蒐集資料,一步一步打造的夢想小館,他為了「收藏不私藏」的理念,創了這一個台灣玩具博物館,現在在我跟媽媽也入了玩具這個坑,在爸爸十年前過世到現在,十多年累積到了一萬兩千多件典藏,他很喜歡說一句”玩具不只是玩具”,這一句話他只開了一個頭,他還沒告訴我們玩具究竟該是甚麼,而現在他來不及說完的話,於是我們一起為他把夢想一一填上


從玩具收藏到分門別類歸納,為什麼投入這麼多的心血去為玩具定義?

當時剛剛接手經營台灣玩具博物館時,我開始思考館的定位該是甚麼,想做的究竟是台灣的玩具博物館還是台灣玩具的博物館,這看起來差異不大的幾個字,就讓我琢磨了快兩個月。 引用張世宗教授的說法,玩這一件事,可以說不脫三個方式來進行:與人互動/與物互動/與空間互動,在一開始建檔時,其實只是單純地想要把父親的手稿以及一件件玩具做一個資料建檔如此而已,最後收集至今,我們十多年累積建立了目前最完整的在地玩具文化資料庫,不只保存物件,建立了台灣玩具演進四大時期,也收藏耆老玩法,更將各個地域的文化故事做了整理,我也從中發現,玩具其實只是一個載體,最重要的是玩具背後那一份童心「玩趣」,我決定由在地的玩具力量趣深度挖掘,把身邊最貼近童心的玩具故事,在台灣玩具博物館分享給各世代的台灣囝仔






如何把玩具故事更有系統的傳達?


我們一開始像是一個廚師,收集了食材也建構了產銷履歷,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符合參觀者的需求滿足:要好吃才行,這在教育當中也是常常提倡的娛樂大於教育,先讓孩子覺得感興趣才有學習動力,於是我們團隊在一場場展出及館內參觀中,逐步建構了台灣玩具文化的教案以及參觀主題行程,將玩具文化元素成為一個 #體驗設計,於是我們不斷思考怎樣讓來到玩博館的孩子們更加深刻沉浸在不插電的童玩趣味中,我們設計了五大體驗玩法讓孩子藉由瞭解玩具x操作玩具x創作玩具的沉浸式體驗中,暫別3c,主動挖掘身邊的玩樂趣味



瞭解玩具x操作玩具x創作玩具的沉浸式體驗中,聽出故事的趣味,連家長都會覺得童心大發



現在與創館時的基礎條件已經不同,新世代中,我們可以怎麼做?

在運營展館、研發教案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而來就讀台灣大學的 #EIMBA 創業創新管理學院 ,在這一個學程中,主要日讓我們重新定義問題,找出每一個問題背後潛在的需求,而非拘泥於我們既定印象中的答案,這也讓我為館內面臨的難題提出了更多不同層面的解答,於是我們開始重新檢視現在這個世代的家長孩子的需求及現況,在十多年前,當時創館時親子館幾乎還沒開始設立,也沒有人手一機的行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但是現在新世代的孩子,網路幾乎是他們的原生語言,於是我也開始思考將參觀體驗結合線上線下虛實融合OMO的概念,去將參觀體驗更加貼近生活


以這一次冬令營為例,我們融合108課綱重點,並且更加深度創造體驗學習價值,結合 #在地玩具文化xSTEAM玩具x設計思考,讓孩子主動發掘並解決問題,玩出想像力,【#玩具小達人】在課程中,孩子不再只是被動的吸收,而是主動發掘問題,帶著孩子深度「玩」。不只設計主題課程,而是優先跟孩子建立互動並且信任,在活動中我們是孩子的大玩伴,分享玩具故事及製作技能,至於「玩」的創意,孩子才是專家,讓孩子們在安心嘗試的環境中,放膽玩X快樂學,在他們來到營隊之前就已經做了線上學習單測驗,了解自己的屬性並且準備挑戰道具,並在完成課成挑戰後舉辦實體成果發表展,嘗試將參觀這件事情,結合線上線下做不只是一次性而是具有延續性的玩趣體驗,將玩具的文化意涵,更加深度而且深刻的挖掘出來,帶給新時代更多深入人心的體驗

玩伴老師精神,就是尊重孩子,跟孩子一同在競賽中相互學習及陪伴


QA對談江總監也與主持人及兩位大神講者 聊起了關於父親的共同話題 三位講者不約而同的都在理念中有父親的影子在裡面 對於教育大家更是有志同道合的想法 會後更相約訂好日期 要一起造訪彼此園區 這場有趣又深度的座談也圓滿落幕


22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